关于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编制的思考
一、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理念与目标
(一)对接职业标准,强调“引领性+教育性+职业性”的内容导向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政校企行“四方专家”联手编制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于高职院校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指导性建议。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的课程应当更为直接地反映职业标准的核心内容,确切地说,专业教学内容是由职业标准中的资格要求转化而来,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在内容、结构等多个层面。
(二)实现能力对接,突出“广泛性+通用性+迁移性”的能力目标
标准既要考虑到跨行业职业的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考虑到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特定能力的锻炼。例如,职业标准体系中分层化的职业能力包括如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核心能力等,分别由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各种类型的课程来实现,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
(三)完成课程衔接,遵循“基础性+前瞻性+递进性”设计理念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凭借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涵盖物流行业最新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关注中高职学生已学过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体系,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学生发展创造“立体通道”。
(四)体现书证融通,注重“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的设计原则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中除了体现本科层次所必需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还包含X证书(如物流专业的物流服务师、供应链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实现内容和评价上的双重衔接,形成完整的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的“直通车模式”。
(五)关注最低标准,形成“指导性+规范性+灵活性”的层级关系
标准应当给出人才培养的最低要求,如最少课时数、师资配比、实践课时比例、实验设备的生均值等,既制定规范的要求,又留出足够的创新空间。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既提出指导性的核心课程名称和主要教学内容,又允许学校自主确定核心课程的数量和课程名称;在专业拓展课程中,既提出引导性的拓展课程,又为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和专业方向设置拓展课程留出创新的空间,体现出同一专业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举办的特色。
二、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行动框架与路径
根据职业本科的定位与属性,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承担着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如何编制,人才培养定位是准绳
2021年发布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与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在定位方面也只是粗线条地强调了要“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具体含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导致一些常规任务的职业工作被机器替代,供应链管理师、数字化管理师等新职业不断涌现,技术复合型“新工匠”更受欢迎,对高学历复合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伍红军认为,职业本科教育应定位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培养具备新技术应用与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人才,强调产业联系和新技术应用。因此,总体来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职业能力、技术应用、创新素养的统一,夯实职业基础,并服务高阶发展。具体来说,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首先应当面向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技术应用性工作;其次应当训练学生综合性认知能力,以及传授学生解释技术活动的理论知识;再次应当提升学生进行技术优化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编制如何开始,岗位需求是起点
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应当紧扣和对接职业岗位群,而非与知识体系对接的学科群。离开了职业岗位,抽象的专业知识便无法转化为认知结构和实践能力。但职业本科教育不能继续沿用高职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按照特定岗位来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特定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大大拓展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适度增加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分析研究、数据分析类拓展课程,增强学生未来学习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三)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编制走向如何,职业能力标准是牵引
职业本科相比于其他类型教育的重要边界特征,是注重学生的快速适应能力、可迁移能力以及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实现快速转换,并从容应对高度不确定性。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对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等硬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等软技能的培养。因此,要增加品格培养和软技能提升的相关“软课程”,以及高层次技能管理人才必备的品格培养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硬课程”之前,先开展“软技能”训练,比如创新创业思维、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训练、职业心理素质行为沙盘训练等。
(四)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编制,课程体系建设是核心内容
职业本科相比于专科教育的升级,首先体现在工具能力到创新素质的进阶,让学生具备可迁移的职业技能技术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显得格外重要。职业本科专业教学,首先要加强基础理论中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如数学、计算机以及英语等课程;其次要促进专业化职业岗位与普适性的抽象知识之间架起“金桥”,并鼓励拓宽新的职业领域。
(五)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应当面向成果转化阶段,填补研发与应用之间的“沟壑”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严重的“科学研发在一头、生产应用在另一头”的断层现象,理论研究成果往往无法有效转化为应用。如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30%,与欧美国家的70%~80%相去甚远。从科技成果的成熟度来看,研究型高校提供的科研成果成熟度一般为1~3级,部分可达到4~5级,而进入产业化阶段需要达到8~9级,那么中间的5~8级该由谁来参与完成?研究型大学把研究放在首位,致力于高层次的科技研发;应用型本科高校重在“应用”二字,注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本科的教育教学则应当对应成果转化阶段,将研发与应用高度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