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助精神,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经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法一般由内容、行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在内容方面,项目是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资源条件下制定出来的明确方向和可测量目标,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如安排一场演出活动、产品的设计与安装、市场的调研等。在行动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活动,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相关的资源以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在情境方面,教师为学生打造真实工作场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情境,提供完成项目学习的教学资源,使学习者根据教学的要求和任务,主动探究以解决问题。在结果方面,项目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有效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因素
(一)项目设计要科学
项目的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体,要在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项目的选取,使学生自觉地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联系起来,体会学习的乐趣。二是项目要能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要能够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调用起来,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并进行团队协作,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三是项目要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结合行业需求及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工作流程设计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使学生获得面向未来职业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师要有很强的把控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但要设计出合适的项目,还要加强对实施过程的把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循序渐进,任务的设置要难度适中,避免出现理论知识过多或学生无从下手的状况;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度、兴趣设计出既能发展个体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始终保有学习热情;对于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团队建设、资源配置等教师也要进行把控,以保障项目呈现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要恰当
现有的课程结构多数还是按照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的,不适合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我们要打破以往教材内容的局限,深入探究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及综合素养设计项目,以完成项目为目标,选取满足学生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优化调整传统的课程结构,并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新形态教材,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吻合,提升项目化教学的效果。
(四)实践资源要完备
空间环境会对学习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项目教学需要理实一体化的校内外教学场所,即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项目教学在实训设备、班级人数、指导教师等方面都要进行合理地配备。学生在真实的实训场景中,通过使用专业化的工具,学习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提升职业能力。
(五)企业要深入参与
项目化教学需要借助企业丰富的资源来高效的落实,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双主体”育人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邀请优质合作企业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对企业而言,可以提前介入学生的培养活动,提高课程人才培养的定向性,消除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利于实现课程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对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提前转化角色,适应岗位要求,实现与社会的对接。
三、高职院校有效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流程
在项目化教学开展过程中,一般要实现三个转变: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内容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围绕项目而展开,打破以往的按照教材章节讲授的方式,以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场地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场所为中心,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注重实践性。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致可分为项目认知、项目分组、项目学习、项目开题、项目实施、项目结题、考核评价七个阶段,每个阶段具体实施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根据项目性质、完成要求、评价指标等差异而呈现各自的特点。以高职《展览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其项目化教学实施流程见表1。
四、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开发项目化教学标准
在以专业为单位对行业需求进行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教师专业能力、教学方法、平台资源等关键要素,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相应的标准,并组成项目化教学标准,引导、规范、促进项目化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二)做好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对于项目化教学而言,基于工作过程及岗位进行课程设计是重中之重。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主线,立足课程整体,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实施及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将工作任务、教学项目、职业能力与专门能力(技能点)有机结合,以典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生产、典型服务提供为课堂行动导向,做好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三)构建专业课程群项目教学体系
课程群是由来自同一专业在知识、方法、逻辑等方面有一定联系的多门课程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课程群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必须打破专业课之间的壁垒,进行必要的课程融合,根据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学生学情等,共同设计教学项目,提高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基于专业课程群的项目化教学体系,为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提供所需的知识服务网络。
(四)打造项目式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满足课程群项目教学需要的实训场地建设,不同专业之间可根据教学需要实现实训场地的共享;实行以赛促教,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把专业技能大赛比赛内容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新“学赛结合”的项目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把课程作为孵化基地创新创业项目的来源,并为课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实践平台。
(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落实激励政策,切实保障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参与度和有效性。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结合教师教学研究方向,为教师提供参与企业项目运营的合作机会。针对教师在项目化教学开展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专家予以解疑答惑。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培训讲座、项目化教学比赛等,以此推动教师对项目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六)开发新形态教材
以学生为中心,对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立体化、信息化、创新性的课程资源,将行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开发支持移动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实现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对接、学习标准与工作标准的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内容更具操作性,可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求,有助于学生解决项目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七)强化企业深度参与
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必须充分吸收企业的资源和力量,企业参与项目化教学有以下几种形式:共同组建教学团队,解决校内教师行业经验不足的问题;共同设计项目内容,使其更加符合行业一线生产流程的要求;共同开发新形态教材,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到企业实践机会或提供行业一线信息,使教师始终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共同打造项目式实践教学平台,企业可拿出真实的生产环节作为项目内容,既满足生产需要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八)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项目化教学采用“全过程、多主体、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在全过程方面,项目化教学坚持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综合考虑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在多主体方面,项目化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还将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校内外专家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在多元化方面,项目化教学评价除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外,还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