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质量发展语境下高职教育的价值转型

日期:2022-08-31 阅读量:483

一、本质认知:层次转向类型

  本质认知是达及事物内在本真境界的认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地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要求职业教育要“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确认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而不是一种层次,是对职业教育本质认知的一种升华。它将彻底解构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附庸和高等教育“牛后”的地位,有利于打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鄙薄和歧视。按类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分类施策、分类管理、分类评估等,有助于教育机构树立类型教育理念,按照类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办教育,科学制订教育教学规范和制度,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发展重心:外延转向内涵

  自2006年起,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要“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是高职教育发展重心由外延向内涵切换的信号。当下高职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已达上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要求。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这标志着高职教育已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后,再次迭代升级转向优内涵和高质量发展。

三、价值取向:跟进转向适应

  高职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但高职教育发展前期的价值取向是跟进型,即被动追随、响应。但随着对职业教育跨界整合本质的剖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的深入以及协同育人、合力赋能效果的彰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被动株守、封闭办学取向的不合时宜和背离本质,开始向主动适应转型。主动适应的高职教育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契合类型教育的本质要求;要求赋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要求从学生“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转型的脉络也体现了质量概念本身的转变,即从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上升为满意性质量

四、实践进路:守成转向创新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倒逼职业教育创新以对;教育本身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诉求的实现也依赖于创新。多年来,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之所以徘徊不前、不出彩,关键在于缺乏创新。所以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手段和逻辑进路必须由守成转向创新,没有创新支撑的质量和离开质量旨归的创新都将是一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