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日期:2022-06-27 阅读量:478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办好我国高校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办学治校中的综合性问题。有效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高校形成广泛共识,推进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升级版的教学体系,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服务保障。

一、深化认识,形成课程思政的广泛共识是基础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对于课程思政的本体,应当深化三方面的认识:其一,课程学习的终极目的不只是学习课程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训练运演,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练就较强的思维能力,形成内心的信念,明确生活目标和人生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课程思政的独特育人功能。其二,高校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教育机构,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其三,课程思政会因课程的类别类型不同和教师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的内容与呈现方式,这也使得价值性内容的“涵纳度”和价值性的“显示度”存在客观差别。由此,从学校到院系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组织干部和教师深入学习宣传研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总结课程思政的经验,明确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使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成为高校管理服务部门和广大教师的广泛共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综合施策,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是关键

  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有赖于教师育人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对育人的爱心、热情和细致,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有赖于教师学术水平和将学科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所表现出的精湛业务能力,有赖于教师把握学科规律、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规律而展现出的教育教学能力。

  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在思想理念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站稳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规范与包容相融合,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动力。在选拔标准上,要坚持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把关,把具有学术育人情怀、将教师作为志业追求和具有高水平学术潜力或表现作为依据。在培养管理服务上,要坚持强化尊重关心服务为基调,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来提升教师的境界追求和思政素质为前提,以强化学术追求提供舞台发挥作用来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业务能力为基础,以强化教育培训实践的精准性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育人能力为支撑,从而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

三、提升站位,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是方法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校课程育人的新要求,也是强化课程质量的新维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必须把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加以具体化、实践化,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体化推进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应把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写审核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应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讨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辨析,更加有效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实现价值引领。应促进课程思政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实现两者相互促进,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促进课堂内与课堂外师生交流讨论沟通,加强教师言传身教,从而更深入地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合统一。

四、遵循规律,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是保障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抓手。各级管理部门要把握课程思政规律,遵循学科专业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精神要义,针对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明确清晰地优化理念、思路和举措。要强化分类指导,鼓励各高校、各院系和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防止一刀切、简单化,体现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要求。要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培训,强化教育教学研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要面向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别和不同类型的课程,抓典型、推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机制与监督检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