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教研助推“三教”改革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以教师、教材、教法为主要内容的“三教”改革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质量革命的关键切入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具体要求,从“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聚焦实践,学校在“三教”改革中还普遍存在着改革的系统性、联动性不足,改革的驱动力、支撑力不强,改革举措难落地,改革成效难保障等问题。为此,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大组以省域教研为引领和抓手,在系统分析教研助推学校专业改革实践困境的基础上,深化教研内涵,创新教研模式,开展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赋能”行动,打造“线上+线下”教研服务矩阵,通过赋能教师能力、赋能教材建设、赋能教法创新,助推专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培优。
一、省域教研助推中职机械类专业“三教”改革的实践困境
(一)教研方式滞后,对教学改革的引领力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现行的教研模式与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不匹配,在引领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建设提质增效方面成效不佳。传统教研多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为教师提供了鲜活的、现场的教研体验。但传统教研模式开放性、共享性、联动性不足,集聚的资源和集中的智慧相当有限,且教研覆盖面、辐射范围窄,教师参与度较低。此外,教研活动耗费的时间、成本随教研规模的扩大而提升,整体效率不高。以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为例,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有着连续30多年良好的教研基础,且每年多次常态化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但根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师2000多名,每年仅有10%左右的教师参加过省级专业教研活动,且教师间交流有限,难以在教学工作中及时与他人共享教学智慧和教研成果。
(二)教研内容单一,对教学改革的支撑力不强
“三教”改革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双重变革,涉及教师、教材、教法等改革要素。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专业教研也需进一步深化内涵,同步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机制,从单一的专业教研指导向全面的教学改革指导转变,从单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向研究教师、教材、教法统筹等转变,实现跨时空的交流互动,促进信息时代教学方式变革,提供多样化的动态教学资源库,创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课堂,进而充分发挥专业教研以研促教、以研提质的功能。多年来,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以专家讲座、名师论坛、听课评课、教师培训等为主要活动载体,在推动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促进问题探讨、共同实践,构筑教研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较为薄弱,其研究、引领、指导、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难以为教学的深度改革提供全方位、系统化支撑。
(三)教研保障和激励机制缺失,对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不够
教研组织功能的发挥及教研目标的达成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最大程度凝聚内力,生成合力,激发学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主动研修和进行创造性实践。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虽然形成了常态化教研工作机制,但在如何优化省域教研氛围、如何通过教研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积极性、如何促进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由于教研激励和支持机制缺失,不少学校教师将参加省级教研活动视为学校“分派”的工作任务,将教研等同于“听完一场专家讲座”“完成一次业务培训”“观摩一次名师公开课”,难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真正推动教学改革,取得实际的改革成果。
二、省域教研助推中职机械类专业“三教”改革的路径选择
基于教研助推“三教”改革的实践困境,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基于“省级统筹、标准引领、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改革原则,推进“教研赋能”行动,聚焦教研赋能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造横向改革突破与纵向贯彻落实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教研服务矩阵(图1)。
在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大组引领下,围绕“教研赋能”行动,设置项目设计组、项目推进组、项目提升组,升级线下传统教研,打造线上智慧教研。项目设计组负责“教研赋能”行动项目的统筹设计,确定项目实施架构,明确项目内容,研制专业相关标准。项目推进组立足教研平台,协同推进师资建设、教材开发、课堂创新等改革项目,打造“多角胜任”教师团队,开发“多维呈现”教材,形成“多彩课堂”教法。项目提升组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研,将平台、技术、资源等要素进行系统优化,解决教研力量分散、教师参与动力不足、教研成果难以转化等问题,推动形成全域教研体系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线上+线下”教研服务矩阵使教研赋能教师发展、赋能教材建设、赋能课堂变革成为可能。
(一)赋能教师能力:打造类型特征鲜明的“多角胜任”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需要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职教师资。基于浙江省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的背景,职业院校需要更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在省域层面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类型特征鲜明的“多角胜任”机械类专业教师队伍尤为关键。首先,在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大组理事会引领下,充分发挥“教研赋能”行动项目设计组作用,联合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专业骨干教师,深入研究中职机械类专业相关标准,在广泛调研和实践基础上,协同研制省级层面的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毕业生规格质量标准等,形成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标准库。在此基础上,引导广大教师对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进行审视、验证与反馈,让教师在专业建设探究中成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研究者。
其次,开展省级层面专业教师全员培训,构建中职机械类专业正高级和特级教师引领、骨干教师主持、年轻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改革项目的专业教师成长机制,使教师在成长中领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趋势,了解职教领域重要文件精神,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学习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新技术等,让教师在共学氛围中成为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者。
再次,开展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师产教融合能力提升“教研赋能”行动,以省级“双师型”名师和大师工作室为核心,组建一批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举办一批与先进制造业联系密切的省级教师比赛,引领教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改进,与行业企业共建校企双主体育人资源等,在企业实践、技能比赛和职业能力培训中不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让教师在共同参与中成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践行者。
最后,借助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智慧教研平台,构建教研资源共建共享、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集中呈现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智慧、比赛成绩等,并依托平台数据抓取、分析功能,监测教学目标达成度和教学改革成效,激励教师在实践反思中成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贡献者。
(二)赋能教材建设:立体化建设“多维呈现”的专业核心教材
随着职业学校对立体化教学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开发形式,丰富教材形态和应用场景,完善教材修订和更新机制,是顺应职教教材发展趋势,凸显职教教学资源类型特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实际,开发一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建设,建设一批编排方式科学、配套资源丰富、呈现形式灵活、信息技术应用适当的融媒体教材。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大组充分考虑省域特色,遵循教材建设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紧扣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满足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群)能力要求,协同专业骨干教师、教科研人员、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组建省级专业核心教材编写团队,构建专业核心教材立体化研发新模式。
专业核心教材立体化研发新模式以打造“多维呈现”的专业核心教材为目标,以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为依据,以共享性课程资源建设和多样化教学服务为核心,通过综合运用专业虚拟仿真、AR/VR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发形式多样的音像视频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在教材配套资源建设上,开发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包括“空中课堂”“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技能学习打造立体化学习空间。“多维呈现”的立体化专业核心教材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拓展了教学资源的组建路径和应用场景,使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成为可能。此外,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及时将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方法反映到教材建设中,健全和完善专业核心教材常态化修订与更新机制。
(三)赋能教法创新:推进以“多彩课堂”为引领的职业教育课堂改革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是教育创新的主阵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改革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上的落脚点。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大组重塑课堂价值,树立“一切改革到课堂”的鲜明导向,聚焦课堂改革中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场景、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改变过去课堂改革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只关注课堂形态创新,忽视课堂关键要素的内部重构,只注重“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式推进,忽略教师自主探究与集体智慧生成等问题,推进以“多彩课堂”为引领的职业教育课堂改革。
“多彩课堂”以多维度变革、多要素融合为关键,通过多育人主体跨界协作,构筑“一课多师”的教学新格局;多教学内容项目化重构,综合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多教学场景交互设计,创设理实一体化学习空间;多信息技术全过程覆盖,精准满足线上线下教学需求;多维度评价综合运用,支持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省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多彩课堂”遴选活动,并已成为全省着力打造的中职课堂改革品牌。在此过程中,浙江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自上而下”、政策驱动式变革路径依赖,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关注教师在真实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多样化的课堂实践,通过研讨、提炼、梳理和反复实践、论证,打造“多彩”且“出彩”的新型中职课堂,其生成路径是“自下而上”的,且覆盖区域范围广、参与学校多、教学亮点多、教学成效实。
三、省域教研助推中职机械类专业“三教”改革的经验反思
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赋能”行动聚焦专业“三教”改革,通过赋能教师能力、赋能教材建设、赋能教法创新,助推专业转型升级、提质培优,为教研助推全省中职机械类专业发展均衡提质提供经验借鉴。
(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智慧教研服务体系
丰富教研功能,优化教研服务体系是深化省域教研内涵的应有之义。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研大组借助先进信息技术,联合省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打造省中职机械类专业智慧教研平台,建立并优化教研资源共享机制、合作交流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一是构筑数字化教研资源共享机制,借助智慧教研平台,将专业学习资源、研究资料、教学资源等分层分类呈现,满足线上线下教研的多元化需求;二是建立“跨领域、跨场域、跨时空”的教研合作交流机制,通过“线上有需求,线下去落实”“教学有问题,专家来诊断”“学生有难题,教师来解答”等多样化途径,提高教研服务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三是优化教研监督反馈机制,建立可视化、精准化、动态化的“智慧教研图谱”,根据教师基础数据、课堂活跃度、实践参与度,结合教师的学校、区域分布,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精准反馈教学问题,精准服务教学决策,精准实施教学指导。
(二)坚持项目引领,打造基于行动的省域教研新生态
针对教研内容和功能单一等问题,坚持项目引领,打造基于行动的省域教研新生态,使教研真正成为专业“三教”改革的助推力量。在教研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三教”改革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关注真实课堂,潜心教书育人,创新课堂教学,以“多彩课堂”催生教学变革,促进中职教育质量提升。高度重视教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重视教师智慧的生成,通过教研工作研讨会、教研平台展示,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推动将教师的“个体经验”转化为“群体经验”。此外,根据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创新设计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比赛“零件测绘与综合加工”项目,建立“人人比”“班班比”“校校比”三级竞赛机制,依托省智慧教研平台,精准化诊断并反馈全省中职学校教学问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三)激发教研活力,推动形成全域共研氛围
激发省域教研活力,需要加强对教师教研能力的引导力度,为教师的教研成长提供保障。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将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机械类专业教学变革的新支点,提升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推动教师集群发展。首先,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相应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服务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比如,将教研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质量提升,以及中职学校高质量办学的重要依据,使得更多教师充分认识教研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教研对学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学校和企业间合理流动,支持学校教师离岗创新创业,开发教研新技术,对符合条件的教研、教改项目提供支持资金,调动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完善标志性教研成果奖励制度,优化教师教研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此外,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各个环节,组织开展教研能力提升项目,邀请高校或科研机构学者为中职学校教师传授学科前沿知识,指导和传授科研工作经验,扩大中职学校教师的交流力度,增强教师跨校的交流合作机会,激活中职学校教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