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五度并举,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日期:2022-06-20 阅读量:471

一、强化顶层认识,提升课程思政认识度

  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应履行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课程思政作为高职院校铸魂育人工程,是学校党委开展党建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应尽之责。高职院校校长作为学校行政最高负责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负责人,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分内之事,校长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关乎高职院校的决策走向与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需要党委书记、校长高度重视,发挥带头作用,担负起课程思政理念落实职责,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开辟铸魂育人新境界。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部联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出台了指导文件《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之举,是应用性人才培养之需,高职院校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责无旁贷。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明确规定,“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落实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也应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应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校长全面负责的原则。

二、重塑培养方案,提升课程思政的精准度

  课程思政需融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方能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思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归教育初心,精准落实课程思政。高职院校需要重新修订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确定后,需要将课程思政需落实到每门课程、每堂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方能推进课程思政走深走实。为此,高职院校应组织二级学院以教研室或系为单位,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指导下,编写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科学制订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具体课堂教学目标三级目标之中,使每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三、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的融合度

  事实上,每门课程都含有思政元素,如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的价值倾向、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所以,高职院校要开展思政专题教研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思政元素与各类课程教学的融合度。

  要结合本校的专业分类与课程设置情况,分类推进各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工作,实现课程思政与各类课程的无缝融合。挖掘公共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可为公共课程树魂。体育、英语、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应侧重于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等元素。挖掘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可为专业教育树魂。专业类课程,应侧重于挖掘专业课程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等元素,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与温度。挖掘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可为实践教学树魂。实践类课程,应侧重于挖掘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元素。

  为了更好地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应深挖教材内涵,探索教材中的思政精髓,将教学与思政有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之中;挖掘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编写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交流经验做法,为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借鉴。

四、压实主体责任,提升课程思政执行度

  “课程思政推行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在课程思政中表现出的应对力和创造力”。课程思政的落实,需要教师加强思政理论、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习,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内容与指标等。毋庸置疑,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主力军。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制度,克服教师的惰性思维,引导教师深度参与课程思政,压实主体责任。

  因而,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见,领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改革二级学院、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将课程思政纳入考核范畴。具体包括:要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设置管理、教学大纲等;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督导管理办法,完善课程思政日常教学管理制度,监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挖掘、融入思政教育资源的情况;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制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将德育纳入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中。

  高职院校应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与考核工作体系,在领导班子年终述职与考核中,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作为述职与考核内容,发挥领导班子带头推进课程思政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评价中,应将课程思政推进落实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增加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质量与成效方面的考核,调动二级学院落实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在教师考核与评价中,应将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纳入其教学质量考核、年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评聘与评优奖励的考核指标,激发教师提高思政育人能力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致力于课程思政研究,压实主体责任。

五、加强条件支撑,提升课程思政的保障度

  教师思政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课程教学思政教学资源的挖掘等,都需要学校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应系统的出台保障措施,构建课程思政支持体系,提升课程思政的保障度。

  要运用新媒体,在学校的官方网站、官微上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宣传报道,及时展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为课程思政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开展课程思政优秀课程、示范教材、优秀标兵、典型案例等活动,遴选、表彰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的课程、教材、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课程思政的推进,具体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编写,还是示范课程建设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所以高职院校要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经费,用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支出。应支持二级学院、教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示范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研究等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