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日期:2022-05-16 阅读量:508

一、引培相融,增数提质,改良队伍结构

  首先,在引进教师时不能受限于某一渠道,也不能使用传统标准,要优化体制机制,通过博士预签、公开招才、慧眼猎才、定向揽才,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要依托高校密集型城市、高新企业密布的开放型城市,建立“人才工作站”,一体化引进人才;组织顶岗实践活动,逐渐让更多教师都能获得到企业接受锻炼的机会,增加“双师型”教师占比;转变观念、敞开胸怀、降低门槛,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教师或尝试国赛获奖、成绩优异的毕业生留校聘用,增加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使“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的问题能在短期之内得到解决。其次,要针对性精准培养教师。要通过国培、省培、行业学会交流、专业领域论坛等系统性培训,开阔教师视野,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从教师教学、科研、服务于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问题,组织有效性较强的校本培训活动,诸如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三教”改革培训、科研项目申报补齐教师业务短板;要通过企业顶岗、岗位实训、技术研发、校企技术协同攻关等,提升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能力竞赛,序列化教学信息化培训,赛训结合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要通过教师参加“双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项目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职业能力。再次,从企业中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工匠到学校为学生进行指导,赋予他们教师的身份,以固定鸎、流动岗两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人事管理,让专兼职教师资源都能得到有效利用。

二、立德树人,确保所有教师都能以“四有”标准要求自己

  在师德师风建设之中,道德要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只有师德高尚、师风良好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起到有效引领的作用,才能让立德树人的效果得到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深入开展,这是高端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支撑,学校要用强大的政治力量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引领,以凝心铸魂的方式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要从师德方面向教师提出要求,不仅要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也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也要有一颗赤诚的爱生之心,在政治、思维、人格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发展中,既要学习好《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政策文件,也要把文件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成为“四有”好教师,在日常育人活动进行中做到自警与自律,要深刻地对自己与学生相处的点滴进行反思并及时矫正不良做法。学校要为每名教师设立师德档案,凡是在专项考核之中不合格者,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等方面均“一票否决”。要为考核机制的推进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形成长效机制。要完善新进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从制度层面确保师德师风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要在教师群体中组织各种类型的评选活动,要让师德正气能体现在每名教师身上,要用先进个人与标兵辐射带动更多教师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

三、跨界融合,增强教师队结构有效性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以某一专业(专业群、课程、基地、科研课题、教学项目等)建设为载体,安排合适的带头人,带头人在学术与教学两方面的能力都要合格,在价值观方面也应该为其他教师起到示范作用,增强教师结构的合理性,彼此之间在能力上形成互补,也要在教学活动推进之中勇于引入新理念,能以新思维与新方式面对问题,是一个有着无限潜能的教师群体。基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载体,依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可以组建多层面、多层次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不能受限于某种方式,要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一是基于专业逻辑,跨壁垒重构教学创新团队。要按照“思政+人文+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方式,在打造教学创新团队的过程中,尤其要吸纳学科骨干、名师、专业带头人等;二是基于职业逻辑,跨部门、跨行业校企混编组建教学团队。要从行业之中挑选一些能工巧匠、领军人物、技能大师、传统工艺传承者等,把他们吸纳进教师队伍之中。同时,通过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技能培训、担任访问工程师等,教师紧密联系企业,教学紧贴技术前沿;三是基于国际视野,通过与国外标杆高校开展深度合作,设立海外教师工作站,合力打造国际混融教学创新团队;四是要以“三教”改革为依托培养高技能人才,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引领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融合,逐渐带领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实现提升,打造技能传承共同体。不管是教学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要及时创新与改革现有的模式,争取成功。

四、“五师导向”,助推教师“五力”提升

   高职院校要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教育供给侧改革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高职教育特点及生源多元化实际,在“五师导向”之下建设师资队伍,让所有教师都能实现复合、系统发展。“五师”即合格的教师(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的技师,涉及到造价师、工程师等;“信息化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是行家里手,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并发挥出其优势;“思政师”,教师政治强、理论深、学识渊、人格正,能够熟练开展教师思政和课程思政;“培训师”,教师能够适应学历教育教学岗位和职业培训岗位“双岗”需要。高职院校要把教师“五力”提升当成重点,要把多项举措汇总到一起形成系统,促进教师提升。“五力”具体是指:教学力,涉及到课堂讲授、教学设计、建设课程、教学反思、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实践力,涉及到建设实训基地、指导学生技能、技术操作、资源开发利用、专业技术技能转化升级能力、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获得能力、社会联系与沟通能力等;科研力,要求教师在建设教材、撰写论文、研发技术、科研参与、转化技术成果等方面都要具备良好能力;社会服务力,包括社会培训能力、专业技术技能操作指导能力、技术攻关能力、技术推广与应用能力、公益性宣传与服务能力等;国际化职教力,包括国际教学标准吸收消化能力、专业教学标准推广应用能力、英语语言能力等。

五、为教师赋权增能,增强其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属于心理层面的一个概念,是各种快乐情绪的统称,例如欣喜、愉悦等,这种情绪的形成,是因为得到了满足,或是明显感受到了安全。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要做好三点:一是制度建设,制度是教师有序工作的前提,能给教师教学改革、参与企业实践等提供保障。制度的完善,能让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师德建设、教学改革之中,逐渐产生良好的情感,形成职业归属感。同时,也要提供良好条件激发教师热情,使教师能立足于学校发展的方向思量怎样才能让自身实现更好的发展。二要为教师赋权增能,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出民主的重要性,增强教师的幸福感。现有管理体制有极大不足,下一步要以赋权增能为切入点,促进教师发展;对学校工作环境与教学氛围进行改良,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幸福;在人际交往方面以和谐为主旋律,不断增加教师收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选择了一份能得到社会尊重与认同的职业;为教师课堂改革提供有利条件,让他们在教学中能产生强烈的效能感。三要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使教师能自主找到职业幸福感。对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引领、帮助,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四是对教师家庭生活表示关心,让人文关怀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可以组织多种文娱活动,让教师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为教师解决个人与家庭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消除烦恼。

六、科学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要对教育部围绕教师考核改革下发的各种文件为依托,对改革方案进行调整,从师德师风(20%)、教育教学(50%)、教研科研(10%)这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师进行考核,此外,也要对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和自身的专业发展表示重视,这两个方面占比均为10%。师德师风责任机制的构建要体现出层次化,推行负面清单制,凡是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不得评优,也要延缓职称晋升;为“金课”“水课”设定相应的标准,对常规教学管理表示重视,推行“五表联审”,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从教师与课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质量诊改,保证教师聚焦主责主业;要科学设置教师教科研任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教师教科研以教研为主,将教师教科研任务完成情况与考核绩效挂钩;要按照教师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需求,明确不同教师的社会服务目标,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要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分类分层分岗位考核评价教师,在综合考核教师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诸方面业绩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完善职级,实施教师职业、专业、岗位“三维”发展,从而促进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