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质
从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分析各省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本,可以发现“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发展地区、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层次、发展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一些典型特征。
一、从发展地区来看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地域特征。东部地区注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两方面,“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强调实现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探索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上海、天津等提出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更注重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硬件设施上的合作,提出建立产业学院、公共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学区等。中部地区注重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主要强调落实职业教育的培训职责,满足各类群体的学习需求,如面向农村失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面向义务教育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启蒙。西部地区注重“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政府支持”,“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强调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对职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的培养很少提及;“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方面强调实施“双高计划”,加强专业群的建设;“政府支持”方面更注重政府的管理保障,强调完善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证制度,落实好技术工人的待遇政策等。总体来说,“十四五”时期,中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落脚点还处于较为宏观的层面,注重把握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渐出现侧重点,集中于教材、课程等职业教育的软件建设。
二、从发展理念来看
发展理念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也是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旗帜。一是全民发展理念。多年来,职业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51.6%。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新时期职业教育需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的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如面向退役士兵、农民工、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真正落实面向人人的发展理念。二是全面发展理念。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要不断巩固“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从只注重人的技能发展逐渐转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在职业教育各环节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具有城市特点的思政课程体系,如广东提出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实习实训等环节。三是终身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应更加注重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开放共享的学习平台,帮助学习者在任何阶段都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如黑龙江提出着力建设终身学习的制度保障体系,提高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
三、从发展目标来看
“建设国家尊重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要注重为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而服务。一是发展技能型人才。在智能化背景下,许多职业岗位受到机器的冲击,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只有6%左右。因此,“十四五”时期,各省份提出多项举措,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如天津提出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监管机制。二是发展技能型环境。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技术技能的发展从思想根源上就遇到一定的阻碍,“十四五”时期,许多省份注重挖掘职业教育的精神财富,如山东提出建立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教育体验馆,讲好中国职业教育故事,做好职业教育环境建设。
四、从发展层次来看
职业教育各个层面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一是职业教育内部格局的各层面之间存在不平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然而人才培养体系仍在不断探索中,如何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如何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等仍然是“十四五”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职业教育内部格局与外部格局之间存在不平衡。“教学建设”层面已经逐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产教融合”层面学校和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基础目标还未完全达成。三是职业教育外部格局的各层面之间存在不平衡。“政治支持”层面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而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一直在推进和完善中。此外,各省份职业教育的发展层次也不尽相同。东部地区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天津提出成立产教融合研究院,打造职业教育技术创新发展聚集区,加强国家教育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字号”智库建设,创建职业教育科研高地;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十四五”时期主要注重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实习实训条件,如广西、贵州等地提出优化职业院校的空间布局,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全面达标。
五、从发展方式来看
新时期,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注重合作发展。一是注重地区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再加上东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使得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通过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共同解决职业教育的发展难题进而减少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如黑龙江提出深入推进龙粤两省职业教育的对口合作,形成干部双向挂职、学生双向交流的格局。二是注重城乡之间的合作。目前无论是人才资源还是教育经费均向城市职业院校倾斜,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优质资源匮乏的问题,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十四五”时期,许多省份提出设立教师流动岗、建立教学资源库等措施,丰富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三是注重国际合作。“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在更高层次上开展职业教育办学和育人。”“十四五”时期,许多省份提出引入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如贵州提出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学术交流、师生互派、课程开发、文化互动等多种国际合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