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同等地位”的实现路径
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实现,必须通过政策层面的改革进行干预和调整,一视同仁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权利平等、机会均等、人格平等,赋予职业教育应有的交换权利,进而激发职业教育的内生能力。
一、顶层设计一视同仁,保障机会均等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实现“同等地位”,首先在于政策层面的一视同仁。
一方面,制度和政策的设计要提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着力解决愈演愈烈的社会不平等这一根本问题。只有通过社会制度、法律和政策干预,保障各行各业工人和劳动者的权利,合理地分配财富和资源,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视同仁、同等地位。当普通技术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才能随之提升。
另一方面,政策层面切实保障职业学校的权利,一视同仁地实现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同等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享有平等的人才选拔权利、办学自主权利。首先,职业教育的人才选拔机制应增强适切性和匹配性,盲目地按照学生数量和升学成绩搞“一刀切”并不能使职业教育生源问题迎刃而解。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标准,普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多元的智力类型进行考试与招生。其次,保障职业教育的自主办学权利。职业学校应把握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发展多元办学模式和办学格局,提升办学质量水平,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最后,增加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投入,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是重要一环,但更为关键的资金投入最终能够使学生从中获益。
二、社会认知一视同仁,逐步消弭歧视
首先,顶层设计者在精准地洞悉职业教育内在价值的基础上,更要清醒地把控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定位。职业教育不能也不会是精英化的教育,它面向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职业教育的普世化特征绝不意味着其社会地位的“低下”,而恰恰彰显了“术业有专攻”的平等与包容;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并非要批量产出智能时代新的“劳动工具人”,而是要培育出能将个体与技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会贯通并触类旁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是对个体赋能的过程,普通教育觉醒人的精神,职业教育淬炼人的技能,职普融通有利于个体发展的全面化,使人既不至于空有知识而纸上谈兵,又不至于空有本领而匮乏精神。政策与法律的保障加之舆论与媒体的传导,“职业教育是有前景的教育”这一认知才能存活并广泛传播于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中。在此基础之上,社会大众才敢于在国家坚定的支撑下尝试向职业教育“投资”:接受对职业教育的积极认知,并主动选择让子女或自身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只有人民群众化身为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时,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为群众所接纳、所承认、所宣扬、所熟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种地位”的社会定位才能真正实现。可喜的是,2019年以来职业教育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与舆论媒体的持续推广有望逐步将上述论证变成我国发展的现实。“十四五”以来,政策发展的风向标已涵盖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范畴,这使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偏见的消弭成为可能。
三、政策执行一视同仁,突出类型价值
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一轮的政策不仅进一步突出了“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要求,更从不同的层面对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做出界定,这为政策执行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抓手和落脚点,使得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以及合理交换权利的获得愈加有据可依。
第一,《意见》不仅强调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更首创性地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在政策执行层面,这就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加大对职业教育相关研究的财政投入与人才注入,将部分有特色且有成效的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办学经验做出统筹与提炼,使之形成具备推广价值和借鉴可能性的范式,进而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与制度模式的早日成型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意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与外部层面分别做出指示。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要“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第一,要求中职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第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做好提质培优工作,实施“双高计划”;第三,要求职业本科保持“办学方向、培养模式、特色发展”的三不变。因此,在政策执行层面,中等职业教育要做到技能培育与文化课培育两手抓,为“双高计划”的稳步推进奠定扎实的生源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应进一步贯彻落实“提质培优”的行动计划要求;而职业本科教育则务必要坚守职业教育的初心与特色,切忌盲目向普通高校的形式靠拢。强化各层次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置层面的有效衔接,以实现职业教育内部的“纵向贯通”。而在职业教育体系外部,则要“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这包括但不限于“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渗透融通”以及“发展特色综合高中”等举措,其中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中,普通教育要培养义务教育年限内的青少年“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鼓励青少年主动了解、接受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被迫的选择”。
第三,《意见》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以及打造我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等方面又做出了新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自不必提,若要实现职普教育在办学层面的“一视同仁”,则务必要改善职业教育从课程、教材、教学等层面简单“复制”甚至“照搬”普通教育的状况。因此,鼓励职业院校汲取行业企业的有生力量,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创建并开放更多订单培养模式,实现自身育人模式的塑形与成熟,在把握住我国产业链发展风向标的基础上逐步凸显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智慧,这是我国技能型社会得以建成的根基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