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无需追求过高的“专升本率”
作者:刘文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21-08-23
202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据媒体报道,某高职学校6054名毕业生中有2326名学生被52所本科院校录取,升学率高达38.42%。录取人数和升学率均创历史新高。这个数据比该校2018年6.23%、2019年13.61%、2020年29.05%分别高出约32、25、9个百分点。
专升本(广东省称为专插本、江苏称为专转本)考试是专科应届生及往届毕业生通过每年一次的统一考试,考生被录取后将插进报考学校本科大三年级同读的一种升学模式,是大专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就读全日制本科(国家任务生)的唯一途径。该类学生毕业后获得的是普通高校毕业证书以及学士学位,其含金量与同校同届毕业生一模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升本科的方式,颇受大专学生垂青。
不得不承认,近些年,文凭焦虑加剧了学历攀比,在用人市场,流行“本科生是起步、硕士生是标配、博士生最金贵”的招聘用人风向标。所以,在学历追求和就业形势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纷纷加入“升本考试大军”。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大专生升入的本科高校是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农林水地矿油等行业高校以及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刚刚升格的民办职业技术大学)。
“专升本”考试制度是教育部门基于以学生为本、以高校发展为本考虑的,以顺应大专学生、家长升学需求和高校补充、优化生源的实际需要,同时为防止升学过热现象,进行的“专升本”制度设计:自2006年起,教育部明确硬性规定,专升本招生计划控制在当年专科毕业生总数的5%。这一政策持续沿用了10来年后,根据形势逐年调整增加。2019年全国专升本录取人数约占当年专科毕业生人数的8.4%,2020年录取约在15%左右,2021年的录取率接近20%。从众多省市公布的数据看,很多已经明确提出2022年“专升本”比例要达20%左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大人才战略,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小于20%的升学、大于80%的就业”这一“二八分流规律”较为切实合理。如果哪所高职学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中,大比例的学生毕业后不去就业,而是升学读本科了,可能就是其职业教育理念和行为有所偏差,引导出现偏离。
此言并非空穴来风。据笔者了解,为了提高学生升本率,就有学校组织专门的专升本辅导班,从大二甚至是大一开始,就围绕着升本考试科目有针对性进行强化训练,俨然变成在高职校内举办的升本补习班。也有学校在学生备考的冲刺时刻,压缩甚至取消毕业前顶岗实习环节,好让学生安心复习备考。这种教育价值取向,势必让专升本考试独大当道,让原本的职业教育教学计划靠边让路,让“专升本”走偏了,变味了。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重点打造的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和“双高”建设院校,切记聚焦职业教育的主责主业,牢记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技能人才的使命价值,切莫钻进“专升本”的牛角尖,拿专升本的升学率高来说事、来为自己贴金、造势。
专升本的升学率过高,不能说明学校的教育质量牛,培养水平高、办学效益好。当然,如果不是学校刻意为之,只是学生自己真实意愿和自觉行为,那也别急着大张旗鼓宣传炫耀,自己偷着乐就好。
(作者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